![]() 7*24小時服務熱線: 400-0909-361 |
推動“政產學研”深度融合 構建科技創新生態——合肥奧瑞數控科技有限公司星鏈智能服裝工廠事業部部長、廬陽區政協委員周海東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,“深化科技體制改革,建立以企業為主體、市場為導向、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,加強對中小企業創新的支持,促進科技成果轉化”。筆者認為:政產學研深度融合,是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,在宏觀層面能推動經濟增長方式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,在微觀層面能實現企業、高校和科研院所等產學研主體的深度融合,形成創新合力,構建科技創新生態,從而提升整個國家的創新力和競爭力,創造出無限可能。那么,如何來推動“政產學研”深度融合?我在企業工作多年,先后走訪多所大專院校,做了深入的產教調查,現結合實際情況想提幾點意見供參考: 筆者在安徽工程大學紡織服裝學院召開的“產學研”座談會上發言
1、要更好發揮政府作用,通過政府的有效引導,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。在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的過程中,政府要成為參與者、服務者、引導者。 政府要成為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參與者。特別是在關鍵共性技術和基礎共性技術的研發方面,不能單純地依靠市場機制推動,還需要政府的積極參與,以重大科技項目為紐帶,以產學研聯盟為載體,力爭突破一批共性技術和關鍵核心技術,促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。 政府要做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服務者。政府既要培育企業、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,也要強化科技與金融的緊密結合,解決好產學研深度融合中的資金問題。在大多數產學研合作模式中,都是由企業出資金,高?;蚩蒲性核峁┛萍既瞬藕涂蒲性O備。面對關鍵核心技術、共性技術和前瞻性技術難題,企業單獨出資面臨較大困難,政府可通過設立專項資金,為產學研深度融合提供資金來源,推動技術研發和創新,降低企業進行技術創新的風險,提升企業參與創新的意愿。 政府要做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引導者。政府需引導建立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利益分配機制和風險控制機制。前者需要尊重企業、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利益和需求,充分考慮創新的貢獻率問題;后者需有效應對成果轉化風險、創新失敗風險等,盡可能地將風險發生的概率降到最低,有效減少創新主體的損失。 2、充分重視企業在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過程中的主體作用。 企業作為創新活動的主體,承擔著開發、轉化、應用和推廣的職能,需進一步明確和強化企業在產學研深度融合中的主體地位,從機制上推動其實現持續性的技術創新。企業也要主動貼近市場,準確把握科技發展趨勢,提供有市場前景的產品和服務,提高創新的成功率和效益。 要強化企業技術創新的主體地位。采取切實有力的措施引導創新資源更多地向企業集聚,建立健全企業主導產業技術研發創新的體制機制,充分發揮企業在技術創新決策、研發投入和成果轉化中的主體作用以及在創新目標、資源配置、組織實施過程中的主導作用。要不斷加大對企業創新的支持力度,積極支持企業與高校、科研院所的聯合創新,重點支持公共技術研發平臺和成果轉化基地的建設。 要支持中小企業發展。中小企業雖然具有創新的動力和活力,但科研人員不足、科研資金缺乏、技術不夠雄厚等難題普遍存在,在引進和使用新技術、參與科研項目和自行開展技術研發方面普遍存在困難。因此,需著力扶持中小企業做好產學研深度融合,解決中小企業科技人才短缺的問題,并對中小企業提供技術支持。 3 、高等院校要不斷創新辦學模式,激發職業教育的活力,使產學研融合更加走向深入,讓科研成果得到更好的應用。 校企合作要“無縫”對接,優化專業設置,模擬相關崗位,培養學生動手能力。學生們不僅可以在實訓室里真操實練,還可以直接參與實際項目,與實訓工程師一起進行設計、研發、制造,成為上崗就能上手的高技能人才,這樣也滿足了企業對個性化用人的需求。在校生要更多地參與制造業轉型升級的產業實踐,提升相關專業的學術研究能力,為培養一流人才,創建一流學科提供支持。高校必須徹底打通關卡,在實現技術突破、產品制造、市場模式、產業發展相貫通的基礎上突破產學研深度融合瓶頸,加速科研成果轉化。 目前,高??蒲谐晒D化績效已納入國家“雙一流建設考核評價體系,高校作為科技研發的主陣地,其作用尤為獨特,既是科研成果轉化的重要來源,又是產學研深度融合的重要支撐。促進科研成果轉化、加速科研成果產業化將成為衡量世界各國科技競爭力的重要標志。 美國斯坦福大學世界著名私立研究型大學。她的“進取、創新、實用”辦學方針使之教學和科研站到了世界的前沿,其與企業的合作成就了硅谷,也使自己成了硅谷的心臟和大腦。從這個意義上來說,斯坦福大學的科研成果轉化造就了硅谷的昨天和今天。她還培養了眾多高科技公司的領導者,這其中就包括惠普、谷歌、雅虎、耐克、羅技、思科等公司的創辦人。此外,斯坦福大學的校友涵蓋30名富豪企業家及17名太空員,亦為培養最多美國國會成員的院校之一。根據《福布斯》2010年盤點的億萬富翁最多的大學,斯坦福大學名列第二,億萬富翁數量達28位,僅次于哈佛大學。截止至2018年8月,共有81位斯坦福校友、教授或研究人員曾獲得諾貝爾獎,位列世界第七。 4、鼓勵社會民間資本參與重大科技研究和創新。要以市場為導向整合資源,促進科研機構創新發展。 6月27號,由安徽省縫制設備協會和白馬服裝商會召開的企業家圓桌會上,由白馬集團汪登厚董事長提議創建一支10億規模的產業促進資金,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來推進安徽服裝業數字化、智能化轉型升級。該資金池的創立,正是協會和企業牽頭組建的創新聯合體,是推進“政產學研”深度融合的一種有益嘗試。 其實,民間資本成立研究機構在我國早已不是新鮮事了,華為、福耀玻璃、比亞迪等等一眾企業早已成立研究機構,推進中國制造業提質增效。我所工作的單位——合肥奧瑞數控科技有限公司,創辦于2005年,在企業成立之初就設立了研發機構,30多位工程師,每年300萬以上研發資金投入,使這家企業在中國縫制設備市場牢牢地把握了主動權,產品還遠銷國外。公司取得了多項研究成果。截止到2021年底,公司已先后獲得了24項發明專利;9項外觀設計專利;82項實用新型專利;37項軟件著作權證書。2010年、2011年公司分別獲得軟件企業認定證書和高新技術企業證書。2017年、2020年公司又連續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。目前公司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注冊的商標有27件,其中“服裝大師”、“箱包大師”、“羽絨大師”、“斯米特”、“圖王”、“布王”等已成為業內著名的自主品牌。企業先后獲得國家高新技術企業、安徽省創新型試點企業、安徽省制造業示范企業、安徽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、安徽省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試點企業、合肥市兩化融合示范企業、合肥市企業技術中心、合肥市大數據企業等諸多榮譽。企業目前還是安徽職業技術學院等眾多院校大學生實訓基地。 總的來說,推動“政產學研”深度融合,必須以市場為導向, 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。必須把存在的“聚焦需求不夠、供給和需求錯配、動力和能力不足”等短板補上,打通產學研體系,豐富產學研合作模式,拓寬產學研合作領域。不斷提高“政產學研”合作的層次、質量和效益。以優勢互補為基礎,以合作研發、利益共享、風險共擔為原則,組合形成一段時期的利益共同體,共同開展科技創新、推進成果轉化。唯有這樣,才能真正構建起新的科技創新生態,才能把合肥打造成為世界一流的創新之都。
文章分類:
奧瑞動態
|